台灣在處理病死豬方面有漏洞,造成病死豬可能流入市面製成加工肉品,威脅大眾食的安全。
幾個月前,電視新聞播出了駭人聽聞的畫面。
大陸湖南的不肖商人拿已經腐敗、長蛆、發黴的病死豬肉,加工之後做成色澤誘人的臘肉在市面上販售;在深圳,也傳出以腐壞豬肉炸豬油供人食用的不法事件。
這種拿死豬肉來加工做食品的情況,台灣消費者也不陌生。6年前,口蹄疫爆發,死豬數量多到處理不及,就曾傳出大量流入市面,進到大眾肚子裡。前兩年,新聞也常報導高、屏一帶,多次查到私宰死豬的違法事件,還在加工廠的冷凍庫裡搜出大批病死豬肉。
這一兩年比較少見到這一類事件再被媒體報導,是不是代表這些令人擔心的問題已經獲得解決?
事實上,這種情況並沒有消失,「死豬非法流用是存在已久的問題,」農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肉品檢查組技正林岩坦言。而最近因為豬價高漲,供不應求,病死豬是不是又會流入市面,再次受到關切。
豬價攀高,病死豬搶手?
今年的豬價比往年高出許多,曾經飆到每百公斤6000元以上,現在也在5500元上下。消費者如果上市場買肉,也會發現豬肉比以往貴了一些。
豬價會攀高,跟最近豬隻大量受到環狀病毒感染,育成率偏低有很大關係。根據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的資料,台灣地區豬的環狀病毒感染率相當高,將近60%,而且85%的豬場遭到感染。
目前,豬環狀病毒沒有疫苗可預防,也無藥物可醫,這種病毒主要侵害豬的免疫系統,受感染的豬免疫力下降,進而引起其他更多細菌性或病毒性感染,造成死亡,台灣大學獸醫學系教授賴秀穗說。
如果和過去每百公斤4500~5000元的價格相比,豬肉品加工業者的成本要增加不少,尤其一些小型或不合法的地下加工廠,壓力更大,自然要尋求其他的原料肉來源。豬價不好時,可能連活豬都乏人問津,但當豬源短缺、豬價居高不下時,就可能發生違法利用病死豬的情形,「我們可以『合理懷疑』病死豬流做不當用途的機會增加,」林岩認為。
參考資料
http://www.commonhealth.com.tw/article/article.action?nid=68190